IT数码科技平台
查看端口占用并结束进程(查看进程占用端口方法)
1、最近有用户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系统提示服务器无法开启,原因是80端口被占用。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用户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所以接下来要在下面的内容中提供方法来查看电脑中被占用的端口,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大家在使用电脑时应该都遇到过其中某一个项目是端口被其他服务占用,导致启动失败的情况,那如何查看某个端口被谁占用呢?有一些小伙伴可能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本文为大家整理的就是查看某个端口被谁占用的具体方法啦。
3、首先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运行,接着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md”,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在窗口中输入【netstat -ano】,按下回车,之后就会显示所有的端口占用情况。
4、开始--运行(也可以同时按住win+r)--cmd 进入命令提示符;输入ipconfig,按回车。即查看了IP地址,子码掩码,网关信息;输入netstat -ano,按回车,查看所有的端口占用情况。
5、有的小伙伴在使用Windows10系统的电脑时,发现有些端口被占用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查看被占用的情况,那么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具体如下:第一步,需要熟悉端口占用查看的命令。
-i是用来查找和网络相关的文件,:号是必须的,它是标志你查找的是一个端口。port_number就是你要查找的端口号,譬如你要查找是否 有程序占用了oracle的监听端口1521,就可以使用lsof -i :1521 |grep (LISTEN)。
查看哪些端口被打开netstat-anp。关闭端口号:iptables-AINPUT-ptcp--drop端口号-jDROP,iptables-AOUTPUT-ptcp--dport 端口号-jDROP。打开端口号:iptables-AINPUT-ptcp--dport端口号-jACCEPT。
这里返回了Linux当前所有打开端口的占用情况。第一段是进程,最后一列是侦听的协议、侦听的IP与端口号、状态。如果端口号是已知的常用服务(如80、21等),则会直接显示协议名称,如http、ftp、ssh等。
1、输入命令:netstat -ano,列出所有端口的情况。在列表中观察被占用的端口,比如是49157,首先找到它。步骤3查看被占用端口对应的PID,输入命令:netstat -aon|findstr 49157,回车,记下最后一位数字,即PID,这里是2720。
2、怎么看端口是否被占用?步骤Windows查看所有的端口 点击电脑左下角的开始,然后选择运行选项,接着我们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cmd】命令,进行命令提示符。
3、开始--运行(也可以同时按住win+r)--cmd 进入命令提示符;输入ipconfig,按回车。即查看了IP地址,子码掩码,网关信息;输入netstat -ano,按回车,查看所有的端口占用情况。
1、步骤Windows查看所有的端口 点击电脑左下角的开始,然后选择运行选项,接着我们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cmd】命令,进行命令提示符。然后我们在窗口中输入【netstat -ano】按下回车,即会显示所有的端口占用情况。
2、方法二:用任务管理器查看。 调出任务管理器,选择列,如d图。 (d)图 查看PID对应的进程名称。如(e)图中的msnmsgr.exe (e)图 附录:在命令行中输入netstat /? 可以查看netstat的相关信息。
3、打开命令窗口输入指令就可以看到。打开命令窗口(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开始—-运行—-cmd,或者是window+R组合键,调出命令窗口。
4、输入命令:netstat -ano,列出所有端口的情况。在列表中观察被占用的端口,比如是49157,首先找到它。步骤3查看被占用端口对应的PID,输入命令:netstat -aon|findstr 49157,回车,记下最后一位数字,即PID,这里是2720。
1、出现COM口信息,右键点击,选择属性;出现该COM口属性信息。点击-高级;弹出该COM口的高级设置界面;点击“COM端口号”右侧的下拉菜单,进行选择修改即可。
2、windows7 查看端口占用方法如下:开始-运行输入CMD,在CMD窗口中输入netstat -aon|findstr 80,80表示要查看的端口号。有占有这个程序的进程ID:892,只需要查出892是哪个程序就可以了。
3、Win7怎么查看端口号:首先打开运行命令框,XP、WinWin10系统可以直接在开始菜单中找到,也可以使用 Win + R组合快捷键快速打开(Win8首选方法)。
4、如图所示:打开“任务管理器”找到PID;如图所示:选中,点击“结束进程”即可。如图所示:win7系统8080端口被占用的解决方法分享到这里了,如果用户们使用电脑的时候碰到了同样的情况,可以参考上述方法步骤进行操作。
来源:鱼渣渣网,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