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口诀话题讨论。解读中医口诀知识,想了解学习中医口诀,请参与中医口诀话题讨论。
中医口诀话题已于 2025-08-12 04:18:48 更新
中医必背50个口诀:1、头痛、眩晕、耳鸣,首选全蝎、蜈蚣。2、顽固性头痛,首选川芎、白芷。3、风湿疼痛,历节风,首选乌梢蛇、地龙。4、破伤风、惊风抽搐,首选蜈蚣。5、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首选白附子、僵蚕。6、心悸胸闷、惊悸癫痫,首选全蝎、蜈蚣。7、中风不语、半身不遂,首选僵蚕、全蝎。8、...
1.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解释:经常梳头可以刺激头皮,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头痛、预防脱发,对头部健康有益。2.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解释:脚底涌泉穴是重要穴位,常搓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肾气,对身体健康有益。3.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解释:唾液有滋润...
一、解表药 风寒解:麻黄、桂枝。记忆口诀:“麻黄桂枝驱风寒”。 风热解:薄荷、菊花。记忆口诀:“薄荷菊花散热邪”。二、清热药 泻火:黄连、石膏。记忆口诀:“黄连石膏泻心火”。 燥湿:苍术、黄芩。记忆口诀:“苍术黄芩燥脾湿”。三、泻下药 攻下:大黄、芒硝。记忆口诀:“大黄芒硝猛攻下”。
口诀1 牢记中医“四、五、六、七、八”:“四”: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中药药性四气指寒、热、温、凉。“五”: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为心、肝、脾、肺、肾;中药药性的五味,辛、甘、酸、苦、咸。“六”: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气指风、寒、...
辨证用药,大便稀溏,生姜干姜;溲频清长,干姜附子;四肢青冷,四逆柴胡。气化论口诀,阴阳合一,水火既济,气化成形。百病皆因气化停,气化之后去百病。人身水火,阴阳合一,阴阳分离,生命终。阴阳合一,气化百病不能生。气化之后,去百病。阴阳合一,气化成形。阴阳分离,生命终。口腥兼臭,阳虚;寒热...
最全中医入门必备口诀如下:1. 中医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统一:中医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顺应自然规律养生治病。 辨证论治:中医治病需区分病症与病证,灵活运用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原则。2. 阴阳理论 阴阳对立统一: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代表事物的对立统一,相互制约。 阴阳诊断治疗:阴阳在...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如下:感冒:涵盖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及“寒包火”等类型,口诀帮助快速识别与分类。咳嗽:分为风寒、风热、风燥、痰湿、痰热、肝火、肺阴虚等类别,口诀对应精准治疗。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口诀概括各阶段针对性疗法。哮证:发作期与缓解期,寒、热、肺脾...
中医养生口诀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安心...
中医必背三十二口诀是阴为阴中阳,阳为阳中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阳压阳见真阳,以阴压阴见真阴。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
1. 脉象分类,浮沉兼杂,浮脉包含濡、革、洪、微、散五脉,沉脉包含伏、细、牢、弱四脉,需仔细分辨。浮脉轻取即得,重按不显,与木浮水中形象相似,有力者为风热,无力者为血虚。沉脉需重按才能感到,如石投水下沉,虚弱冷痛者沉而无力。2. 迟脉特点是一息不足四至,极慢的脉搏需记心间,迟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