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符号学的发展历程

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了《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这一标志性事件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代表性的理论家包括法国的麦茨、意大利的艾柯和帕索里尼,他们的著作如《电影:语言还是泛语言》、《电影符码的分节》以及《诗的电影》等。电影符号学对...
电影符号学的发展历程
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了《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这一标志性事件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代表性的理论家包括法国的麦茨、意大利的艾柯和帕索里尼,他们的著作如《电影:语言还是泛语言》、《电影符码的分节》以及《诗的电影》等。

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西方电影理论进入现代电影理论阶段。

然而,电影符号学自诞生起便受到了诸如“学术神秘主义”等批评,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显现。

70年代初期,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从结构转向了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了表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了动态系统。

随后,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了电影符号学领域,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这一转变的标志是1977年麦茨发表的《想象的能指》一书。2024-12-03
鱼渣渣网 阅读 31 次 更新于 2025-09-21 13:24: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鱼渣渣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符号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W.YUZHAZHA.COM - 鱼渣渣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