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 篇三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
    【 #高一#  导语】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化学复习方法。 无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 篇一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2.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 篇二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3.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 篇三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4.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 篇四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②性质:能否导电;
    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5.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 篇五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6.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笔记总结 篇六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XX银溶液,并用稀XX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XX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2023-02-09